智化寺位于东城区的禄米仓胡同,建于明代,是北京城现在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明代寺庙之一,距今已有将近500多年的历史。
智化寺很特殊,如题目所讲,它是一座家庙,一座太监的家庙!关键问题在于,智化寺的位置在二环里边,那在明清时候就是城内。一个太监的家庙能盖在北京城内,皇帝的眼皮底下,那这个庙可就大有来头了!看看门前这一左一右,这两只大石狮子! 威风凛凛的,比起故宫里的一点也不逊色!这就更显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显赫了!
早在1961年智化寺就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。要知道,1961年是国务院第一次公布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!同时期入选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有一些大家一听名字就如雷贯耳,比如西藏的布达拉宫,北京故宫、长城、颐和园,甘肃敦煌的莫高窟,陕西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,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等,由此可见同为1961年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--智化寺的历史价值有多高了!!!
那么这智化寺的主人到底是谁呢?他又是明代哪朝的太监呢?仔细想想:明朝历史上不管是赫赫有名,还是臭名昭著的大太监也有那么几个,到底是谁呢?先说好了,可不是魏忠贤啊,他的庙在北京西山碧云寺。就凭当年那个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,不可一世的九千岁魏忠贤,都把庙盖在了香山,也没敢建在北京城内。那么智化寺主人的威名一定要远远高于魏忠贤了吧?
智化寺的主人就是明英宗时司礼监总管大太监--王振。他和魏忠贤一样都是自阉走向富贵之路。 明朝太监专权,汪直、刘瑾、魏忠贤都是明史上著名的大太监,这些人真是前赴后继,祸乱朝纲,一直闹到明朝灭亡...然而明朝太监干预朝政的始作俑者,正是这座智化寺的主人王振。王振可以说是明代太监专权,控制朝政的第一人,是这帮乱国太监的领头人。
因智化寺为皇帝所赐封,所以名为“敕赐智化寺”
一进智化寺的山门,首先看到的这个建筑是智化门。虽然叫做“门”,其实可以看出这是一座殿,按规制是天王殿,供奉四大天王。现在四大天王的塑像已经不在,里面是表演京音乐的地方。智化门前一左一右分立着两座石碑。敕赐智化寺报恩之碑,由于时间久远,碑上的文字有些已经看不清了。右边的碑则是记录了王振修建智化寺的原因及英宗赐名“智化”等内容。智化门两边左右分别是钟楼和鼓楼,按照晨钟暮鼓的定制,分立东西两侧。
智化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寺内的建筑全部是黑色琉璃顶。明清琉璃瓦等级是黑色排在黄色和绿色之後,但在使用中又略有区别:明皇家寺院、敕建寺院,主要使用黑琉璃瓦;清皇家寺院、敕建寺院,则使用黄或绿琉璃瓦。现在北京一般我们见到的皇家宫殿和寺院的琉璃都是清代的以黄、绿两色为主,现存明代的黑色的就比较少见了。
智化寺的另一大“宝贝”就是著名的被誉为“音乐活化石”的京音乐。当初,王振擅将部分宫廷音乐移入寺院,并组建乐队,用于寺院佛事和一些民间活动,此即智化寺音乐的由来,至今已有500多年。京音乐现在每天都在智化门里分时段演出,传统曲目有《喜秋风》、《清江引》、《梅花引》、《小华严》、《醉翁子》等。
智化寺的京音乐风格庄重、古朴、典雅,意味深长。王振当年把宫廷音乐和佛教音乐结合在一起创建的“京音乐”也算是做了一件“好事”。京音乐共约300余首乐曲,但至今只有48首乐谱。其乐器分为两类:一是吹奏乐器,主要有管、笙、笛;一是击奏乐器,有云锣、鼓、铛子、钹、铙、子等。乐队编制为9人14件乐器,出场的乐队由五人组成。
京音乐使用的乐器有八种,各曰:云锣、铛子、铙、钹、子、管(古称筚篥)、笙、笛。但在有些方面,与民间一般乐器不同。如笙,民间一般为十三簧,而智化寺的笙为十七全簧。笛的音调也高。而管子,为京音乐的主要乐器,民间一般八孔,智化寺则为九孔(前七孔,后两孔)。云锣,又称九音锣,最早为明成化年间制作,音色醇美,也称得上是一件文物。铛子,演奏时用槌敲击,声音柔和,别具一番特色。
2006年5月20日,智化寺京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只可惜这里殿内不让拍照,没有能留下照片。
藏(cang)殿是智化殿前的西配殿,因殿中不设法座,仅置转轮藏一具,故名“藏殿”。转轮藏为八角形,高四米馀,下为须弥石座,中为经柜,上为毗卢帽顶。石座转角处雕有“天龙八部”经柜角柱上雕象、狮、四不像和菩萨、天王、韦驮与金刚,顶部则雕有大鹏金翅鸟、龙、龙女和毗卢佛。经柜本身为抽屉式,每面九层,每层五屉,上旨雕刻佛像。北京地区现存三副轮藏,除智化寺处,一副在颐和园,一副在雍和官,後两副都是清代所制,比智化寺晚几百年。
智化殿为该寺之正殿,面阔三间,黑琉璃筒瓦单檐歇山顶。殿内正中原有白石须弥座,供木质漆金三世佛。l972年三世佛像移往大觉寺。十八罗汉也被挪走。
藏殿对面是大智殿,原供有观音,文殊,普贤三大人士,观音骑犼,文殊骑狮,文殊骑六牙白象。后来遭到损毁,现在里面一点文物也没剩下,只有一个现代个人的收藏展。
智化殿後,是一座黑琉璃筒瓦庑殿顶重楼。同一座建筑上下层异称:下层名叫“如来殿”,上层名叫“万佛阁”,该楼是智化寺内最高建筑。如来殿面阔五间,东西约19米,南北12.6米,四抹斜方格菱花隔扇。门上悬华带匾,上书“如来殿”三字。殿正中设八角形木制须弥座,上奉释迦牟尼佛。佛前二立侍,左持拂麈筐者为梵王,右持宝杵者为金刚。大殿两侧有高大精美的曲尺形经橱。
如来殿佛像背後有东西二梯通楼上万佛阁。楼上面阔三间,拱券式门窗,门上悬匾,上书“万佛阁”。门外周边有廊,围有宝瓶木质护栏。楼上供有三尊佛像,中间为目比卢遮那佛,左供有卢舍那佛,右供有释迦牟尼佛。依据经书所说,此三佛分别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、报勇、应身。两层山墙是,置有佛龛近万,内置小佛九干余尊,“万佛阁”之名即由此而来。
智化寺所坐落的东城禄米仓胡同是老城区,为了生活空间,这里居住的居民不断挤占智化寺的“地盘”,智化寺周边眼能看到的情况,简直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...
智化寺的精美文物使我兴奋,智化寺的传奇故事让我流连,可是它的文保现状让人有些担忧...
评论